1. 《登高》——杜甫
原文
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
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万里悲秋常作客,百年多病独登台。
艰难苦恨繁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
解析: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日江景图,风急、天高、猿啼哀鸣,渚清沙白、飞鸟回旋,无边的落叶萧萧飘落,不尽的长江奔腾滚滚,既展现了秋天的萧瑟,又营造出一种宏大而苍凉的氛围。后四句中,“万里悲秋常作客”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悲哀,“百年多病独登台”则体现了他年老多病、孤苦伶仃的凄惨处境。整首诗将个人身世之悲、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,给人以强烈的震撼。
2. 《天净沙·秋思》——马致远
原文
枯藤老树昏鸦,
小桥流水人家,
古道西风瘦马。
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
解析:这首小令仅用寥寥数语,就勾勒出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。枯藤、老树、昏鸦,营造出一种衰败、孤寂的氛围;小桥、流水、人家,看似温馨的景象,却更衬托出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;古道、西风、瘦马,描绘了游子在旅途中的艰辛与疲惫。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,将这种悲凉的情感推向了极致,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游子的凄苦与无奈。
3. 《秋风引》——刘禹锡
原文
何处秋风至?萧萧送雁群。
朝来入庭树,孤客最先闻。
解析:诗的开头以问句“何处秋风至”引出对秋风的追寻,“萧萧送雁群”描绘了秋风中雁群南飞的景象,给人一种凄凉之感。“朝来入庭树”点明了时间和地点,清晨的秋风吹入庭院的树木之中,更加衬托出环境的冷清。“孤客最先闻”则直接点出了诗人作为孤独的异乡客,对秋风的感受最为敏锐,也最容易被秋风勾起思乡之情。整首诗以秋风为线索,表达了诗人的孤独、思乡和对人生的感慨。
4. 《秋来》——李贺
原文
桐风惊心壮士苦,衰灯络纬啼寒素。
谁看青简一编书,不遣花虫粉空蠹。
思牵今夜肠应直,雨冷香魂吊书客。
秋坟鬼唱鲍家诗,恨血千年土中碧。
解析:首句“桐风惊心壮士苦”,用桐风惊人和壮士之苦来表现秋天的凄凉和人生的艰难。“衰灯络纬啼寒素”,描绘了在昏暗的灯光下,纺织娘在寒冷的夜里啼叫的情景,更增添了几分萧瑟。“思牵今夜肠应直”,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中思念之情的强烈,以至于愁肠欲断。“雨冷香魂吊书客”和“秋坟鬼唱鲍家诗”,则用一种诡异的氛围,表现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和对知音的渴望,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。整首诗意境阴森、悲凉,充满了诗人对人生的痛苦和无奈的感慨。
5. 《谢新恩·冉冉秋光留不住》——李煜
原文
冉冉秋光留不住,满阶红叶暮。又是过重阳,台榭登临处,茱萸香坠。
紫菊气,飘庭户,晚烟笼细雨。雍雍新雁咽寒声,愁恨年年长相似。
解析:词的上阕以“冉冉秋光留不住”开篇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。“满阶红叶暮”描绘了秋天落叶满地的景象,给人一种衰败之感。“又是过重阳”,则点明了时间,重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节日,而词人却独自一人,更增添了孤独和凄凉。下阕“紫菊气,飘庭户,晚烟笼细雨”,描写了秋天的庭院中菊花飘香、晚烟笼罩、细雨蒙蒙的景象,营造出一种冷清、孤寂的氛围。“雍雍新雁咽寒声”,通过描写大雁的哀鸣,进一步强化了悲秋的情感。最后“愁恨年年长相似”,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哀怨年年如此,没有尽头。
热点文章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