鬼使神差出自元《碧桃花》,本意是指好像有鬼神在指使着一样,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。而笔者所说的鬼使神差,是晚清官场的一个俗语,讲的是当时升官的捷径。
晚清时,北京城内官员冗杂,晋升渠道异常拥挤,其中最优的升官途径有四种,称为“帝师、王佐、鬼使、神差”,其中前两种比较好理解,即当皇帝的老师和做王爷的助手,靠近权力中心,这当然是升官较快的捷径。
而鬼使指的是出使西洋和日本的外交官,当时人们把外国人叫洋鬼子,在外当使节的官员自然就成了鬼使,从1875年开始,清政府开始向海外派遣常驻公使,在外三年任满后,回国就能轻松获得保荐,运气好的还能连升几级,羡煞旁人。
神差指的是京城神机营的差事,也就是使用洋枪的禁卫军,在里面当差,俸禄高,上升空间大,一般也不会打仗,是一个相当好的美差,但神差只面向满人,适用范围相当有限,正因为这样,神机营的官兵往往腐化堕落,战斗力较差。
晚清的鬼使神差是京官升官图中的一环,背后却从制度上反映出晚清官场失序的一面,而官场机会公平的逐渐丧失,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。
热点文章
最新文章